肝小葉(liver lobule)

肝小葉(hepatic lobule)是肝臟(liver)的基本結構單位,呈多角稜柱體,長約2nm,寬約1mm ,成人肝約有50萬~100萬個肝小葉。小葉之間以少量結締組織分隔,有的動物(如豬)的肝小葉分界明顯,而人的肝小葉間結締組織很少,相鄰肝小葉常連成一片,分界不清。肝小葉中央有一條沿其長軸走行的中央靜脈(central vein),中央靜脈周圍是大致呈放射狀排列的肝細胞(hepatocyte)和肝血竇(liver sinusoids)。

正常肝內的結締組織僅占肝體積的4%左右,主要分布在肝小葉之間,肝小葉則占肝體積96%。肝細胞是構成肝小葉的主要成分,約佔肝小葉體積的75%(肝小葉內有膽小管,收集肝細胞分泌的膽汁經小葉間膽管,再彙集至膽囊儲存)。肝細胞以中央靜脈為中心單行排列成板狀,稱為肝板(hepatic plate)。肝板凹凸不平,大致呈放射狀,相鄰肝板吻合連接,形成迷路樣結構。肝板之間為肝血竇(liver sinusoids),血竇(liver sinusoids)經肝板上的孔互相通連,形成網狀管道,內有有庫弗氏細胞,可攔截細菌、病毒等外來物;若肝硬化,纖維化組織使肝臟「荊棘遍布」,將影響庫弗氏細胞,使免疫功能減弱。。在切片中,肝板的斷面呈索狀,稱肝索(hepatic cord)。肝細胞相鄰面的質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細的小管,稱膽小管,膽小管在肝板內也相互連接成網。
一、細部介紹
1.肝門管區(portal area):從肝門進出的門靜脈(portal vein)、肝動脈(hepatic artery)和肝管(bile ductule),在肝內反覆分支,伴行於小葉間結締組織內。在肝切片中,肝小葉周圍的角緣處,可見較多的結締組織,其中含有上述三種伴行管道的斷面,稱為門管區(portal area/ portal triad)。每個肝小葉的周圍一般有3~4個門管區,門管區內主要有小葉間靜脈、小葉間動脈和小葉間膽管,此外還有淋巴管和神經纖維。
2.竇周隙和貯脂細胞血竇內皮細胞與肝細胞之間有寬約0.4μm的狹小間隙,稱竇周隙(perisinusoidal space)或Disse隙。血竇內的血漿成分經內皮細胞窗孔進入竇周隙,故竇周隙內充滿血漿,肝細胞血竇面的微絨毛伸入竇周隙,浸於血漿之中。肝小葉的竇周隙也是互相通連網狀通道。它是肝細胞與血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掃描電鏡觀察,有的肝細胞相鄰面之間有貫通的細胞間通道,並與竇周隙相通,表面也有許多微絨毛,使肝細胞有更廣大的表面與血漿進行物質交換

竇周隙內有散在的網狀纖維,起支持血竇內皮的作用;還有一種散在的細胞稱貯脂細胞(fat-storing cell)或稱Ito細胞,細胞形態不規則,有突起,附於內皮細胞外表面及肝細胞表面。細胞周圍常見網狀纖維。HE染色切片中不易辨認貯脂細胞,用氯化金浸染或免疫細胞化學可顯示。電鏡下,貯脂細胞的結構特徵是胞質內含有許多大小不一的脂滴,粗面內質網和高爾基複合體也較發達。實驗證明,貯脂細胞的脂滴內含有維生素A,當給動物以大量維生素A後,貯脂細胞數及其脂滴顯著增多,細胞體積增大,脂滴內貯有維生素A。貯脂細胞還有產生膠原的功能,在肝纖維化病變中,貯脂細胞增多,結構類似於成纖維細胞,併產生大量網狀纖維。故認為貯脂細胞是一種特殊的成纖維細胞,它在肝正常微環境中,細胞內形成脂滴,以攝取和貯存維生素A功能為主,而合成膠原功能表達受抑制;在病理狀況下,貯脂細胞增多並轉化為成纖維細胞,合成膠原的功能增強,與肝纖維增生性病變的發生有關,例如肝硬化

人肝貯脂細胞電鏡像 ×16000 N貯脂細胞核,L脂滴
(上海醫科大學電鏡室供圖)
資料來源:A+醫學百科 聯合新聞網

資料來源:邁阿密大學
3.膽小管(bile canaliculi)是相鄰兩個肝細胞之間局部胞凹陷形成的微細管道,直徑0.5~1.0μm,用銀染法或ATP酶組化染色法可清楚顯示。它們在肝板內連接成網格狀管道,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膽小管腔面有肝細胞形成的微絨毛突入腔內,膽小管周圍的肝細胞膜形成緊密連接、橋粒等連接複合體封閉膽小管。正常情況下,肝細胞分泌的膽汁排入膽小管,膽汁不會從膽小管溢出至竇周隙;當肝細胞發生變性、壞死或膽道堵塞內壓增大時,膽小管的正常結構被破壞,膽汁則溢入竇周隙,進而進入血竇,出現黃疸。
 ATPase:膽汁的運送相當耗能,故需要ATPase
 鹼性磷酸酵素(Alkaline phosphatase):如果肝臟病變,阻礙膽汁運送,則Alkaline phosphatase會由細胞膜上流入血液中,故黃疸病人血中Alkaline phosphatase值會上升

圖中的BC=膽小管(bile canaliculi)
資料來源:biochemj

資料來源:intechopen
膽汁(bile)的流向
肝細胞製造膽汁,由肝小葉的中央周邊(膽管)
離心性的流向
血液(blood)的流向
由肝小葉之周邊(BV)→中央
向心性的流向
二、肝腺泡(hepatic acinus)是肝結構單位的一種較新的概念。肝細胞是行使肝功能的主要成分。肝細胞的代謝活動與肝內血循環關係密切。肝腺泡是應用肝血管灌注法,根據肝細胞與肝內微循環血流的關係而建立的。肝腺泡的體積較小,立體形態似橄欖,平面呈卵圓形。它以門管區血管發出的終末門微靜脈和終末肝微動脈及膽管分支為中軸,兩端以鄰近的兩個中央靜脈為界。故一個肝腺泡是由相鄰兩個肝小葉各1/6部分組成的,其體積約為肝小葉的1/3。每個肝腺泡接受一個終末血管(門靜脈系和肝動脈系)的血供,因而它是以微循環為基礎的肝最小結構單位。

肝腺泡內的血流從中軸單向性地流向兩端的中央靜脈,根據血流方向及肝細胞獲得血供的先後優劣的微環境差異,將肝腺泡分為三個帶:
①近中軸血管的部分為Ⅰ帶,肝細胞優先獲得富於氧和營養成分的血供,細胞代謝活躍,再生能力強
②Ⅰ帶的外側為Ⅱ帶,肝細胞營養條件次於Ⅰ帶
③近中央靜脈的腺泡兩端部分為Ⅲ帶,肝細胞營養條件較差,細胞再生能力也較弱,易受藥物和有毒物質的損害。不良、酒精中毒、藥物中毒或病毒性肝炎時,常首先起Ⅲ帶肝細胞變性壞死。肝腺泡概念與肝的病理變化有關,故有一定實際意義。
資料來源:A+醫學百科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1hm12011
▼消化道(Digestive tract) 顯示/隱藏(show/hide)

4 意見:

  1. 不好意思,想請教一下這部分
    一、細部介紹
    1.肝門管區(portal area):從肝門進出的門靜脈(portal vein)、肝動脈(hepatic artery)和肝管(bile ductule)
    Bile ductule是膽管嗎?
    謝謝

    回覆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吳南鍵 南鍵南鍵南鍵2021年7月2日 下午5:38

    氨? 胺? 銨?

    Post published:2020-10-15
    Post category:最新消息

    他們分別是什麼呢
    氨(英語:Ammonia,或稱氨氣、無水氨,曾音譯作��、氬、阿摩尼亞,分子式為NH3)是無色氣體,有強烈刺激氣味(尿味),極易溶於水。常溫常壓下,1單位體積水可溶解700倍體積的氨。氨對地球上的生物相當重要,是所有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很多藥物和商業清潔用品直接或間接的組成部分,具有腐蝕性等危險性質。
    由於氨有廣泛的用途,成為世界上產量最多的無機化合物之一,約八成用於製作化肥。2006年,氨的全球產量估計為1.465億噸,主要用於製造商業清潔產品。氨可以提供孤電子對,所以也是路易斯鹼。
    孤電子對-long pair不與其他原子或共享
    路易斯鹼-能夠給出電子對的分子
    胺(英語:amine)是氨分子(NH3)中的氫被烴基取代後形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簡稱「胺」。胺類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可視為氨的衍生物,因具有生理活性而被用作藥物,其中一個或以上的氫原子被烷基或芳香基取代。不建議將「胺(amine)寫成「氨」(ammonia),兩者意義與英文名稱不同。
    胺基(-NH2、-NHR、-NR2)是胺的官能團。如果氮原子連著羰基(C=O),那麼該化合物則稱為醯胺,其化學性質與胺並不相同。
    胺類性質似於氨,水溶液呈弱鹼性,易溶於酸中。
    銨(英語:Ammonium,舊譯作錏,化學式NH4+),又叫銨離子、銨根、銨根離子,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正一價、帶1個正電的離子。氨分子與一個氫正離子配位結合就形成銨根離子(氨提供孤電子對)。銨離子在化學反應中相當於金屬離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A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3%B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3%B5
    參考文獻

    回覆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