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C編號2.7.7.7)是一種參與DNA複製的酶。它主要是以模板的形式,催化去氧核糖核苷酸的聚合。聚合後的分子將會組成模板鏈並再進一步參與配對。
DNA聚合酶以去氧核苷酸三磷酸(dATP、dCTP、dGTP、或dTTP,四者統稱dNTPs)為底物,沿模板的3'→5'方向,將對應的去氧核苷酸連接到新生DNA鏈的3'端,使新生鏈沿5'→3'方向延長。新鏈與原有的模板鏈序列互補,亦與模板鏈的原配對鏈序列一致。
已知的所有DNA聚合酶均以5'→3'方向合成DNA,且均不能「重新」(de novo)合成DNA,而只能將去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RNA或DNA的3'端羥基上。因此,DNA聚合酶除了需要模板做為序列指導,也必需引子來起始合成。合成引子的酶叫做引發酶。
反應式:
\mbox{dNTP} + \mbox{DNA}_{\mbox{n}}\mbox{-3-OH} \rightarrow \mbox{DNA}_{\mbox{n+1}}\mbox{-3-OH} + 2\mbox{Pi}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virology
一、分類
A、 單一方向(Unidirectional):存在於原核生物中,起始點僅一個
B、 雙向複製(Bidirectional):存在於真核生物中,有多個起始點
1.原核生物
細菌中,已有五種DNA聚合酶被發現。
a.DNA聚合酶I(Pol I):大腸桿菌K-12株的DNA聚合酶I由基因polA編碼,由928個胺基酸組成,分子量103.1kDa,結構類似球狀,直徑約650nm,每個細胞約有400個分子。
b.DNA聚合酶II(Pol II):在DNA穩定期的損傷修復中起作用。
c.DNA聚合酶III(Pol III):在大腸桿菌DNA複製過程中起主要作用。
d.DNA聚合酶IV(Pol IV):與DNA聚合酶II一起負責穩定期的損傷修復。
e.DNA聚合酶V(Pol V):參與SOS修復。
2真核生物
a.Pol α:做為引發酶合成RNA引子,然後做為DNA合成酶延伸此段RNA引子;合成數百個鹼基後,將後續的延伸過程交給Pol δ與ε。
b.Pol β:在DNA修復中起作用,低保真度的複製
c.Pol γ:複製線粒體DNA
d.Pol δ:Pol δ與Pol ε是真核細胞的主要DNA聚合酶。
e.Pol ε:填補引子空隙,切除修復,重組
f.Pol ζ: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File:DNA replication zh.png

▼遺傳物質(genetic material) 顯示/隱藏(show/hide)

2 意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