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突觸(Chemical synapse)

1. 又稱為直接型或間接型突觸(由傳遞神經訊息的方式來區分,後面會介紹)
2. 化學訊號(即神經傳遞物質),由突觸前神經細胞分泌,刺激突觸後神經細胞上之受器,受器再聯結其特有之訊號傳遞方式。所以不同於電性突觸,此種突觸兩細胞間有小間隙的存在,細胞質不互相連通。突觸前膜與後膜間有synaptic cleft(突觸間隙),寬約30-50nm,突觸後膜有專屬的接受器(緻密的接受器蛋白);傳導方向必為由突觸小泡傳向突觸後膜的接受器,是單向的、synaptic delay很高(大於0.5ms)
3. 位於:
A. 神經肌肉接合處(NMJ)→此突觸產生的電位稱為終板電位(EPP)
 →電位分為兩類:
a. 興奮型突觸後電位(EPSP
b. 抑制型突觸後電位(IPSP) 

資料來源:日本東京大學
A. 依照通道的類型分為:
a. 直接型(direct)通道
I. receptor本身就是離子管道。
II. 當transmitter作用到receptor時,通道就會打開,讓細胞外的離子可以進入細胞內。
III. 此圖通道代表尼古丁型接受器(N-receptor),而α次單元主要就是跟Ach結合的地方。
b. 間接(indirect)通道
I. receptor和channel為分開的。
II. 此類突觸後的受體為一種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當receptor受到刺激後,會活化細胞內的G protein (分為α、β、γ三個次單位),釋放出α次單元,使離子通道打開或關閉(視α次單元的種類決定),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產生。

資料來源:大英百科全書
參見:乙醯膽鹼受器(Acetylcholine receptor)
B. 化學性突觸傳遞訊息三步驟:
a. 當突觸前神經元(或者節前神經元)的動作電位傳遞到神經末梢時,會促使鈣離子通道打開,進而促使突觸小泡慢慢轉移到細胞膜上。
b. 突觸小泡的膜和突觸前神經元的細胞膜接觸後,會融合,並使神經傳遞物質胞吐到突觸間隙。
c. 當神經傳遞物質接到receptor時,就會使突觸後神經元產生興奮性或抑制性的動作電位。

資料來源:umn
4. 神經傳導物質的胞吐作用(Exocytosis of neurotransmitters)
5.神經傳遞離子通道(Ion channels of Neurotransmission)
6. 共同傳遞的作用,有三類:
a. 產生加強(協同)作用:NPY(藥物)可以加強NA的效果,使NA的刺激更強。
b. 產生不同快慢的刺激:
快慢傳遞的實驗說明:
I. 同時加入NA的抑制劑(P)和ATP的抑制劑(S):此時可以看到雙峰電流(C)被完全抑制而呈水平
II. 只加入NA的抑制劑(P):則會剩下前面的單峰(代表此峰是由ATP所產生,而且刺激是快速的)
III. 只加入ATP的抑制劑(S):剩下的是後面的單峰(代表此峰是由NA所生,且刺激是慢的)
c. 產生促進或抑制的刺激:作用在不同的部位,但欲達到的目的是相同的。例如:Ach(圖中的X)會直接作用到唾液腺,促進唾液的分泌;而VIP(圖中的Y)則會作用到血管,抑制血管的收縮,使更多的水分能送到唾液腺,兩者的作用都是增進唾液的分泌量(共同目的)。
7.Synaptic Vesicles of Chemical Synapses(化學性突觸的突觸小泡):化學性突觸的突觸小泡內儲存許多神經傳遞物質,儲存不同的神經傳遞物質的突觸小泡,形狀也不同,外觀看起來不太一樣
 Small, clear synaptic vesicles(較小且清澈)
例如:Acetylcholine(乙醯膽鹼),glycine(甘胺酸),GABA(γ-氨基丁酸)or glutamate(榖胺酸)等胺基酸類神經傳遞物質
 Small vesicles with a dense-core(較小但比較不清澈有緻密的結構)
例如:Catecholamines(兒茶酚胺):DA(多巴胺),NE(正腎上腺素),E(腎上腺素),5-HT(血清素)
 Large vesicles with a dense-core(較大且有緻密的核心)
例如:Neuropeptides(神經胜肽類),Neuromodulator(神經調節物質)

▼神經傳導(Nerve conduction) 顯示/隱藏(show/hide)

3 意見:

  1. atecholamines(兒茶酚胺):DA(多巴胺),NE(正腎上腺素),E(腎上腺素),5-HT(血清素)

    5-HT(血清素)也是atecholamines(兒茶酚胺)類的嗎

    回覆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