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病(Parasitic diseases)

1. 寄生蟲病的傳播:
A. 傳播(Transmission)有三大要素:
a. Old host(原宿主)
b. Source and route of infection(感染來源及途徑)
c. New host(新宿主):易受感染宿主的存在
d. 這三大要素牽涉到預防、控制、治療等醫療行為
B. 在寄生蟲的生活史中並非所有發育時期都有傳染力,要侵入寄主之前寄生蟲必須先成長到特定的階段,我們稱這樣的階段為感染階段
C. 原宿主 :
a. Pt’s(處於發作的病人):有感染有症狀→Parasite disease(寄生蟲病)
 發病的病人不一定為終宿主:舉例來說,瘧原蟲位於人體內會使人類發病,不過當時是無性生殖階段,故人類為瘧原蟲的中間宿主
 台灣有3種法定傳染病為寄生蟲病
 糞便等排泄物可能為感染源
b. Carrier(帶原者):有感染沒症狀→Parasite infection(寄生蟲感染)
 宿主體內有蟲體的存在,但是理學檢查之下並沒有臨床症狀的表現,也就是有感染但是沒有發病
E.g. 大約10%-15%的餐飲業人員為痢疾阿米巴原蟲帶蟲者,他們沒有發病,但排泄物內可能有蟲
 可能為轉續宿主或中間宿主
c. 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 I.M.H)
D. 感染來源
a. 土壤及水源,如:
 蟲卵掉到土中,成熟後汙染食物
 游泳時蟲跑到氣管或藉由皮膚接觸傳染
b. 食物 E.g. 生魚片
c. 吸血性昆蟲 E.g. 人體內有蟲,因為蚊子吸血而將蟲傳給其他人
d. 家畜或野生動物
→c和d皆為昆蟲路徑
e. 床鋪、衣服 E.g. 蟯蟲→母蟯蟲夜晚會到肛門口排卵,然後小孩子用手抓屁股後蟲卵可能掉下來,導致蟲卵的擴散
f. 自身感染 E.g. 蟯蟲在肛門口周圍排卵,如果用手抓屁股,可能卵會卡在指甲縫最後吃入體內
E. 感染途徑
a. 口和皮膚(其中,由口傳播的最多;兩者占大約95%以上)
b. Inhalation of air-borne(吸入性感染)
c. Congenital/transplacent infection(先天性感染)
E.g. 在母親身上的寄生蟲經胎血循環傳染給胎兒
d. Milk-infection/transmammary infection(哺乳傳染)→相當罕見
e. Sexual intercourse(性行為)E.g. 寄生蟲寄生於泌尿生殖系統
f. Inoculaiotn(預防接種)和培養過程
F. New host(新寄主):
a. 易受感染的族群、宿主
b. 免疫力差異:寄蟲在宿主體內寄生,而宿主會因為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在感染寄蟲後有不同程度的傷害
E.g. 有一群實驗用小鼠,每一隻小鼠給20隻幼蟲,三個月後每隻老鼠幼蟲變成蟲數目不一定會相同
2. Pathology and symptomatology (病理學與症狀學)
A. Symptomatology(症狀)
a. 寄生蟲在體內的數量:數量並非絕對,還要考慮毒性和大小
 蟲體大小從2μm(寄於細胞)~10m(寄於腸管)
 正常狀況下,數量越多影響越大,尤其指在細胞內
E.g. 原蟲類進入細胞後會在細胞內繁殖,對細胞造成毒害
 但若是30隻蛔蟲在腸管和1隻蛔蟲在闌尾,反而是1隻蛔蟲在闌尾影響較大,因為可能會引起闌尾炎
b. 寄生蟲對於tissue tropism(組織的向性)
 體內寄蟲對於寄主的某組織和器官的特殊向性,表現於定居一定的器官或組織內
 寄生蟲寄生位置的影響性
E.g. 細胞>腸管,因為腸管蠕動後可將蟲排出,蟲體感染造成的副作用較小
 寄生蟲對組織的多發性(Multiply) E.g. 寄蟲從口腔進入人體後,會跑到很多的系統,造成許多不同器官的傷害,因此診斷症狀時要從不同的器官辨識
c. 特定機轉的組織危險性:寄生蟲侵入人體造成感染後,會透過機械和化學性刺激傷害人體。這些致病作用通常不會單獨存在,而是同時產生影響,產生綜合性的致病作用
B. 繁殖:E.g. 原蟲類寄生於組織、細胞中會不斷繁殖
C. 組織的特異性(Tissue specificity):寄生於組織中較腸管中為嚴重
D. 影響發病(出現症狀)的時間點:
a. Incubation period(潛伏期)
 發病的時間有急性(E.g. 惡性瘧原蟲)與慢性,因每人免疫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 有的寄生蟲成蟲才會致病
b. 致病力以及寄生部位
致病力
Ÿ 原蟲類寄生在組織、細胞中會造成溶血,致病力較強
※補充:台灣目前現況為,蠕蟲種類較多,致病力低;原蟲種類較少,致病力高
Ÿ 日本住血吸蟲較其他住血吸蟲致病力高
Ÿ 十二指腸鉤蟲一天吸血量相當於十隻美洲鉤蟲的吸血量
寄生部位
Ÿ 寄蟲寄生於腦的狀況較嚴重,因腦有血腦屏障,所以不易治
Ÿ 相對於寄生在腸管,寄蟲寄生於組織內的狀況較麻煩,因為即使將蟲殺死,也不易排出,反而成為毒性來源,導致抗原的形成
E. 宿主和寄生蟲間的交互關係
a. 寄生蟲對宿主的影響(Pathogenesis,致病機轉)
 機械性障礙:寄蟲在組織器官中寄生所引起的阻塞和擠壓作用
種類
舉例
Destruction 破壞
Ÿ 肺吸蟲寄生於肺臟,造成肺實質性的破壞
Ÿ (補充)鉤蟲和絛蟲咬附腸壁,可以破壞腸黏膜造成損害
Embolism 栓塞
Ÿ 寄蟲在肝臟造成囊腫,壓迫到肝造成肝受損
Ÿ (補充)蛔蟲和絛蟲的成蟲寄生在腸道內,當數量過多可能引起阻塞和腸梗阻
Ÿ (補充)絲蟲寄生在淋巴系統,可阻塞淋巴管,使淋巴液回流受阻,產生一系列病變
Compulsion 壓迫
寄蟲寄生於血液造成血栓
 化學性障礙:毒性、過敏性現象
毒素
蟲本身以及其代謝產物、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具有毒素作用,能引起宿主局部或全身性反應
補充例
Ÿ 痢疾阿米巴的大滋養體,可以分泌溶組織酶,溶解腸壁組織,從而引起腸壁潰瘍
Ÿ 血吸蟲侵入皮膚時,可以引起局部皮炎;幼蟲在移行過程中,可以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
Allergen
過敏
寄生蟲感染通常會引起嗜酸性白血球增加
嗜酸性白血球是感染性指標
 營養性的障礙:現在大多是營養過剩
E.g.
蛔蟲寄生在腸管會搶奪、吸收營養,蟲類的數量過多可能會引起營養不良
※沒有藥可以100%的驅蟲
補充例
鉤蟲自宿主腸壁吸血,是引起貧血的原因之一
b. 宿主對寄生蟲的影響:個人體質會讓寄蟲的感染產生差異,但對治療無太大的影響
c. 寄生蟲以及compromised host(妥協宿主):寄生蟲與人的平衡
 E.g. 有些伺機性寄生蟲會出現在愛滋病病人身上
 E.g. 職業性感染:礦工因工作環境易感染藉由排泄物所傳播的寄生蟲
3. 抗性與免疫力:大多用於診斷
A. 抗性
a. physiochemical barrier(生理上的化學障礙)
b. 先天或自然的抵抗力
c. 因受過感染而產生的免疫力
※補充:宿主對寄生蟲的防禦機能分為三種
 缺乏有效的獲得性免疫:痢疾阿米巴病患者如果不給予治療,很難自癒,仍可能被重複感染,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力
 Non-sterilizing immunity(非消除性免疫):常見的免疫類型。一些寄生蟲的感染可以使宿主因為再感染產生獲得性免疫,但是因為此時宿主體內的寄生蟲未被完全清除,一但體內的寄生蟲完全消失,已獲得的免疫力也隨之消失
 sterilizing immunity(消除性免疫):少數寄生蟲,宿主體內的蟲體完全被清除後,宿主仍能保持持久免疫力,因此宿主不會被重複感染
B. eosinolhilia(嗜酸性白血球)對寄生蟲感染的反應,可做為臨床判斷依據
a. 蠕蟲類及原蟲類皆會促使嗜酸性白血球數升高,但前者影響較顯著
b. 若感染廣東住血吸蟲,則體內嗜酸性白血球濃度會升高到15-20%,平時則約為1-2%
C. 對寄生蟲的免疫力是自然的
D. Concomitant immunity(一過性暫時免疫)
a. 寄蟲抗原變異性大,抗體大多會在幾天內消失;可以有免疫力但很快消失
b. 感染後無法將蟲完全消滅,因此之後的感染只會導致症狀減輕,但仍舊是會發病
Q:全世界每30秒就有一個小朋友死於瘧疾,為什麼現在還沒有疫苗?
A:因為寄蟲抗原變異性很大,所以無法研發疫苗,導致瘧疾無法根除
▼寄生蟲(parasite) 顯示/隱藏(show/hide)

2 意見:

  1. 3.B.有誤=>應為 嗜酸性白血球增多症(Eosinophilia)

    回覆刪除
  2. sterilizing immunity是指完全清除體內病原,跟有沒有持續保有抗體無關吧(?

    回覆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