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蟲(Filaria)

1. 歷史(可略): 公元前5000年即有第一例,分佈在世界各地,1/3印度、1/3非洲、1/3美洲與其他國家
2. 絲蟲的特性
絲蟲

資料來源:filariasis
形狀
細長、絲狀線蟲、乳白色(未染色前)
大小 (依品種而異)
微絲蟲(microfilaria,第一期幼蟲):200300μm
成蟲:2-50cm甚至1公尺(國考會考)
sheath
透明薄膜、由受精卵殼特化而來,全身皆有。
只有三種絲蟲有:班氏、馬來、羅阿絲蟲
卵胎生
出生即第一期幼蟲(微絲蟲,microfilaria
*因此無法從糞便中檢驗蟲卵,而成蟲又大多寄生在淋巴組織或深層結締組織,不便檢查(避免侵入性檢查)。
寄生
大多在皮下或淋巴組織
體核、尾核、 頭部間隙
體內的稱體核;尾部稱尾核,有些絲蟲有,有些沒有。前端頭部沒有核,稱頭部間隙。
神經環
蟲體前1/5 處,沒有體核
排泄孔
蟲體前1/3 處,附近有排泄細胞


 3. 絲蟲的分類
Kingdom:Animalia
Subkingdom:Eumetazoa
(unranked):Bilateria
Superphylum:Platyzoa
Phylum:Nematoda
Class:Secernentea
Subclass:Spiruria
Order:Spirurida
4. 微絲蟲特徵分辨
名稱
sheath 
特徵
分佈
Wuchereria bancrofti 班氏絲蟲
尾端沒有核
 細尖
 頭部間隙小
blood
Brugia malayi 馬來絲蟲
尾核( 分很開)
 鈍blunt tip
blood
Loa loa 羅阿絲蟲
核前後分佈到尾端
 鈍圓 rounded tip
blood
Mansonella perstans 常現分辨絲蟲
尾端有核
 鈍圓
blood
Mansonella ozzardi 奧薩地絲蟲
尾端無核
 細尖
blood & skin
Mansonella streptocerca 鏈狀絲蟲
尾端有核
 尾呈彎曲狀
skin
Onchocerca volvulus 蟠尾絲蟲 
尾端無核
 鈍圓
skin
資料來源:美國史丹佛大學
5. 絲蟲的形態學
1. 三隻有鞘的:班氏、羅阿、馬來
2. 鏈狀絲蟲尾部彎曲
3. 班氏絲蟲頭部間隙小(1:1)
4. 麥地那絲蟲(Dracunculus medinensis)最大隻
6. 絲蟲的流行病學
Species
Vector 病媒
Portal of entry
地理分佈
Mosquito
Skin
藉由昆蟲或蚊子的叮咬,昆蟲口器穿過皮膚,直接把蟲體送進人體內。
世界性
(熱帶家蚊全球都有)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曼森蚊屬東南亞多)
世界性
(熱帶家蚊全球都有)
Chrysops
斑虻
非洲
Simulium
非洲、中南美洲
Culicoide
庫蠓
非洲、中南美洲
Cyclops
水蚤
Mouth
水蚤會在水裡孳生,若受感染的水沒有經過消毒或煮沸,人一喝進,即可受感染
非洲、中南美洲
Ÿ 絲蟲的分佈和病媒(宿主)分佈息息相關。不同的絲蟲病媒不同,分佈就不同。
7. 絲蟲共同生活史(Filaria common life cycle)
8.絲蟲臨床病徵(Clinical signs of Filaria)
9.絲蟲診斷(Filaria diagnosis)
10.絲蟲治療(Filaria treatment)
▼寄生蟲(parasite) 顯示/隱藏(show/hide)

1 意見:

  1. 體內的稱體核;尾部稱尾核,有些絲蟲有,有些沒有(那叫什麼?)。前端頭部沒有核,稱頭部間隙。
    『這邏輯錯誤的一塌糊塗」

    不要再害人了,尾端最後一個核稱為尾核。每一尾絲狀幼蟲都會有尾核,只是會不會達到尾部的尖端。

    回覆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