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或性格指人類心理特徵的整合、統一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組織。並在不同時間、地域下影響著人的內隱和外顯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模式。西方語言中「人格」一詞(例如法文的personnalité、英文的personality),多源自拉丁文的persona,即「面具」,暗示了「人格」的社會功能。人格更是體現了一個人的特點和與眾不同。萬千世界,自然有不同的人格元素組合成了著一個個性格迥異的個體。
人格的屬性
整體性:人格是一個人從行為模式中表現出心理特性的整體,構建著人的內在心理特徵。它常體現在個人的某一個行為之中,這個行為便可帶出這個人整體的心理特徵。
穩定性:人格是由多種性格特徵所組成的,其結構是相對穩定的。人格的這種穩定性是可以表現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域上的。但這種穩定性也並不是完全不可變的,如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人格可反映出不同的方面。也可以暫時的受到一些事情的制約,而導致人格的這種性質發生相應的變化。
個體性:人格的組合結構是多樣的,而導致了人與人之間在性格方面的差異性,雖然人與人之間的某些特徵可以是相同的,但他們在整體人格的方面還是不同的。
動機性和適應性:人格支撐著人的行為,驅動著人趨向或避開某種行為,它也是構成人的內在驅動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驅動力與情緒無關,它可以說是一種生來具有的力量。這種驅動力對人的生活具有適應性。
自然性與社會性:人格並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社會文化方面和自然方面對人格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甚至可以說他們也是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說,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文化影響的。但是,人格還是以個體的神經解剖生理特點為基礎的。
人格的延伸
氣質:氣質是由生理尤其是神經結構和機能決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屬性,以行為的能量和時間方面的特點為表現。有學者認為,氣質是人格形成的基礎,是人格發展的自然基礎和內在原因。氣質是人的天性,無好壞之分。它只給人們的言行塗上某種色彩,但不能決定為人處世的方向,任何一種氣質類型的人既可以成為品德高尚、有益於社會的人,也可以成為道德敗壞、有害於社會的人。
性格:性格,是指人的一貫的和穩定的心理特徵、思維和行為方式。在心理學上,它的定義幾乎與人格是相同的,但其實他們是有區別的。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人格中涉及社會評價的那一部分,可以說,性格是人格的社會屬性的體現。性格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度和採取的言行上。所謂態度,是個體對社會、對自己和他人的一種心理傾向。
與人格相關的心理疾病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人格疾患可分為三大群:
A群 (奇怪型或異常型疾患)
妄想型人格違常
類精神分裂型人格違常
分裂病型人格違常
B群 (戲劇型或情感型疾患)
反社會人格違常
邊緣型人格違常
戲劇化人格違常
自戀型人格違常
C群 (焦慮型或恐懼型疾患)
畏懼型人格違常
依賴型人格違常
強迫型人格違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身心科(Mental Health)
顯示/隱藏(show/h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