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週期激素變化(Hormone change in menstrual cycle)

極度錯綜複雜的內分泌系統控制著月經。許多年來,研究員們一直在就最終的控制器官是哪個爭論不休:下視丘(hypothalamus)、腦垂體(pituitary gland)還是連同卵泡在內的卵巢(Ovary);但是這三個系統之間卻又互相影響。但無論在任何一個假設中,卵泡都佔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地位:它使子宮內膜成熟,提供適當的回饋給下丘腦和腦垂體,調節子宮頸分泌的粘液。
1.性腺
在調節月經周期中佔主導地位的兩個性激素是雌二醇黃體酮
雌二醇前後兩次到達濃度最高峰:卵泡生長時和黃體期時。
黃體酮實質上在排卵前並沒有出現,但在黃體期時和懷孕時佔主導地位。很多排卵測試就是針對黃體酮存在狀態的測試。
排卵之後產生的黃體——由卵巢內殘留的卵泡轉變而成——分泌雌二醇和黃體酮兩種激素。唯有在懷孕之後,雌二醇和黃體酮被分泌的目的才會轉變成了中斷月經。反常的急速調節導致月經紊亂。
2.下丘腦和腦垂體
腦垂體調節的性激素,其中卵泡刺激素和黃體刺激素佔主導地位:
卵泡刺激素刺激卵巢中不成熟的卵泡生長。
黃體刺激素引發排卵。
下丘腦中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調節腦垂體,另外下丘腦和腦垂體都會受到來自卵泡的回饋。
3.神經系統上的循環效應
有神經疾病的女性會在每個月固定的時間內經歷一段神經活躍期。百分之八十的癲癇病女性患者會在雌激素濃度增加、與黃體酮濃度下降的周期間癲癇發作頻率增高。神經元γ-氨基丁酸受體濃度圖中△值增高。當這些γ-氨基丁酸受體被抑制時,△接收器低的神經元比△接收器高的神經元容易興奮。在部分鼠類動情週期間,當雌激素濃度比黃體酮濃度低時,△接收器數量減少,神經元活躍性增高,焦慮和痙攣敏感度增高。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answers
▼女性生殖週期(Female reproductive cycle) 顯示/隱藏(show/h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