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學歷史(Embryology history)

一、描述胚胎學(descriptive embryology)
 5th B.C. - Hippocrates:
 Father of Medicine  -- 孵蛋二十,日取其一,破殼觀之,人之發生如是也。
 4th B.C. - Aristotle: The Founder of Embryology -- 雞胚之發生,為無形之精與血,變成有形之個体。
 1416 B.C. - Indian embryologist
 7th A.D. - Koran:
 mixture of secrections
 -- 精液如植物之種子,種在如土壤之血(月經),六日成囊。-父精母血(身体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損)
 1651 - Harvey:
用放大鏡觀察,並無發現更早期的發生,認為胚是子宮的分泌物。
 1672 - de Graaf:
利用簡單的顯微鏡(已發明)在兔子子宮發現囊狀物,但此物應該分泌自他稱之為卵巢的器官:誤將成熟濾泡--graafian follicles 當囊胚(兩者形狀很相似)。
二、先成論(preformation theory)
1.卵原論者(Ovist)
 1675 - Malpighi:
觀察他自認為未受精之雞蛋,相信其內必有迷你雞。
2.精原論者(animalculists)
 1677 - Hamm and Leeuwenhoek:
觀察到人的精液裡有精子(顯微鏡已有改進),但誤解其受精作用,卻認為迷你人應該存在於精子內,並非存於卵內。
三、漸成論(epigenesis theory)
 -Wolff(1759)
 layer concept:
觀察未受精的雞蛋,其內並無雞胚。雞胚是從一小球狀物發生而來,此球狀物形成細胞層(已知的胚層)並發育(生長與分化)成雞。此即漸成論的基礎
資料來源:國立中興大學
▼臨床生殖(clinical reproduction) 顯示/隱藏(show/h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