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一、概論
1. 自主神經系統的分類和受器
A. 人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由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系統來控制的,其中神經系統可以分為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
B. 周邊神經又分成體神經跟自主神經,自主神經再往下分為三類: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和腸繫膜神經。
C. 其中自主神經再依照突觸後受器的不同來分類,交感神經又可分為α-receptor和β-receptor;而副交感神經則分為Nicotinic receptor(尼古丁受器)和Muscarinic receptor(蕈毒鹼受器),最後腸繫神經則屬於獨立系統有自己的神經傳遞物。

2. 自主神經系統的分布
A. 自主神經系統的起源:
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
 神經節起源
 Thoracolumbar(胸腰起源)

脊椎旁神經節(paravertebral ganglion)=交感神經幹(sympathetic trunk)
脊椎前神經節(prevertebral ganglion)=副神經節(collateral ganagliln)
 Craniosacral(顱薦起源)
C3,7,9,10S3,4
有終末神經節(terminal ganglion)=壁內神經節(intramural ganglion)
腦神經節(cranial ganglion)
 神經節位置
 較靠近脊椎,離臟器比較遠
 較靠近臟器,或甚至分布在臟器內
3.
A. 自主神經系統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構成內臟、血管)、腺體
B. 訊息由中樞神經傳出後,必須經過兩個神經元(preganglionic neuron 節前神經元與postganglionic neuron 節後神經元)的協助才能傳至目標器官,因此又稱為Two-neuron chain
C.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其節前神經元釋出的神經傳遞物質皆為ACh,且搭配的受器(位於節後神經元細胞膜上)皆為N 型接受器,因此必定會產生興奮性電位,如此可確保訊息順利傳到節後神經元,避免在訊息尚未抵達目標器官前就斷訊了
二、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基本比較
1.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大部分是拮抗的作用。不過並非全部的交感與副交感都是拮抗的,像是在一些腺體的調控上,反而是各自負責各自的。
2. 自主神經系統的比較:

資料來源:psychology2010

三、 膽鹼性和腎上腺素接受器

資料來源:flipper
1. 以上圖整理出的表格:

釋放物質
受器種類
體神經
ACh
Nm
交感和副交感的節前
ACh
Nn
交感的節後
AChNE
Mαorβ
副交感的節後
ACh(NEE)
Mαorβ

另一個詳細版本
節前神經元
神經傳導物/節後接收器
節後神經元
神經傳導物/目標器官接收器
交感神經
ACh/Ng receptor
ACh/Ng receptor
1. NE/α、β-receptor(佔大部分)
心肌平滑肌、腺體細胞、神經末梢
2. ACh/M receptor
→汗腺
3. Epi/α、β-receptor
→由腎上腺製造,進入血液循環,運送到身體各處
4. D/D receptor
→腎臟血管平滑肌
副交感神經
ACh/Ng receptor
ACh/M receptor→心肌、平滑肌、腺體細胞、神經末梢
腸系膜神經
ACh/Ng receptor
神經傳導物:NEAch5-HTNPSPNO

2. 由上表可知,骨骼肌和交感、副交感的神經節上面的接受器都必為興奮型(Nm和Nn),其他種類的受器則有興奮型也有抑制型,要看作用的部位而定(後面受器的詳細說明)。
▼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顯示/隱藏(show/h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