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
Baltimore 分類
|
Group I
|
|
科/屬/種[使用時斜體]
|
Adenoviridae(腺病毒科)
|
Human adenovirus(人類腺病毒屬)
|
DNA/RNA
|
dsDNA
linear 36kb 5’端有 terminal protein 附著,起始點 E1A:促 transcription、抑RB(抑癌基因),促transformation、抑interferon 的作用 E1B:抑p53(抑癌基因),起始transformation、阻apoptosis E2:terminal protein、DNA polymerase製造 E3:抑發炎反應 E4:抑cytopathologic effect(細胞病變) VA RNAs: 抑 interferon 作用 late gene IV 為形成 fiber structure V、VII:Core |
|
envelope(封套蛋白)
|
無
|
|
Capsid形狀
|
Icosahedral symmetry
240 個capsomere 有相對稱的凸起:fiber structure(促進紅血球沉澱) |
|
Penetration方式
|
endocytosis進入
|
|
uncoating方式
|
cytoplasma
|
|
核酸釋放
|
nucleoprotein 參與,將genome 送入nucleus
|
|
Genomic activation
|
||
Assembly(組裝)位置
|
細胞核中
|
|
Release(釋出)
|
Lyric viruses 裂解病毒(多是無套膜的病毒),其釋放病毒的過程很簡單,將細胞裂解並釋放出病毒
|
|
incubation period
|
||
感染源
|
||
vector
|
||
感染方式
|
Aerosol(飛沫)
Close contact(近距離接觸) Fecal-oral(糞口傳染) 經 fomites(媒介物)感染:毛巾、醫療器材等 |
|
病理現象
|
||
primary site
|
||
target site
|
病毒潛伏在secondary lymphoid tissue,包括:tonsils(扁桃腺)、adenoids(咽扁腺)
免疫功能不好時才會發病 |
|
造成病害方式
|
傾向在感染細胞的細胞核成熟並累積一段時間,當感染細胞 autolysis(自體溶解)時,才會釋放出來,但也有些是會直接擠壓凸出釋放,而不是經由溶解
|
|
疾病
|
呼吸道上皮細胞:呼吸道發炎
腸道上皮細胞:腸胃炎 Conjunctivitis(結膜炎) Hemorrhagic cystitis(出血性膀胱炎) |
|
流行病學
|
100 種 serotypes,約 47 種(接近一半)會感染人類
免疫力正常的人不易被感染 AIDS、Infants、children、Military recruits易感染 全世界且無季節性 |
|
診斷
|
病毒五法
culture:接種在 293 cells(embryonic kidney cells)上,其為易感染腺病毒的胚胎腎臟上皮細胞 6 天可分離到病毒顆粒 20 天後病毒造成 lytic infection,也可在細胞內觀察到 inclusion bodies |
|
治療
|
||
預防
|
入伍新兵→打 type 4、type 7 疫苗(肺炎)
|
|
備註
|
腺病毒可感染的細胞種類很多,所以導致的疾病也很多-->腺病毒在實驗室中,最常被用來做為疫苗接種跟基因治療的載體,ex:Cystic fibrosis(CF,囊性纖維變性)基因轉換成正常的
Nonenveloped virus 可抵抗惡劣環境:可存活在乾燥環境以及 pH 值較嚴苛的 G-I tract 中 病徵可能類似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較無特異性) 可能造成 asymptomatic shedding:無病徵卻能釋放病毒顆粒→還沒有症狀時就具傳染力 |
Adenoviridae
資料來源:史丹佛大學
▼病毒(virus)
顯示/隱藏(show/h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