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屑檢查(KOH preparation) 皮屑檢查第一步先選取適合的皮膚病灶,再以解剖刀片輕輕刮取病灶與周圍皮膚,將刮下來的組織置於載玻片上,加上10-20%KOH水溶液溶解角質後,在顯微鏡下檢查。 這種檢查原來是為了鑑別皮膚黴菌感染,但是最近幾年各地的呼吸治療病房與安養中心的挪威型疥瘡患者大增,由於這種患者的臨床症狀可能不典型,但是病患體表卻有大量疥蟲,比較易從皮屑檢查發現,所以皮屑檢查常常會有幫助。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皮膚檢查治療(skin exam and treatment) 顯示/隱藏(show/hide) 表皮(epidermis) 檢驗、推斷 寇勃納現象(Koebner phenomenon) 皮屑檢查(KOH preparation) Tzanck smear 藥物貼膚試驗(skin patch test) Nikolsky sign 皮膚直接免疫熒光檢查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st) 皮膚間接免疫螢光檢查(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IF) 外科手術 莫氏手術(Moh's Surgery) 皮膚切片(skin biopsy) 縫合方法(Suture) 植皮手術(graft surgery) 抽脂術(Liposuction) 皮膚相關雷射(skin-related laser) 癬(tinea) 曬傷(Sunburn) 標籤: 表皮(epidermis)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 X分享至 Facebook分享到 Pinterest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