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Salivary glands)

唾腺亦稱「唾液腺」、「涎腺」,是脊椎動物的消化腺之一,位於口腔周圍,人類的三大唾腺為1. 耳下腺(parotid gland):25%;2. 頜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70%;3. 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5%,分泌漿狀、有黏性唾液,經導管進入口腔,具有潤濕口腔粘膜、稀釋食物和分解澱粉的功能。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唾液1-1.5升。
唾液的分泌活動是一種神經反射,受大腦皮層和植物性神經系統的調節。進食時由於食物刺激口腔粘膜的感覺神經,傳到腦的唾液中樞,並隨即以反射作用的方式通過植物性神經系統把衝動送到唾液腺,使它分泌唾液。通過大腦皮層的條件反射作用,也能分泌唾液。焦慮時會抑制唾液的分泌,而有口乾舌躁的感覺。
參見:唾液分泌(Secretion of Saliva)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人或脊椎動物口腔內分泌唾液的腺體。人或哺乳動物有三對較大的唾液腺,即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另外還有許多小的唾液腺。也叫唾腺。
口腔內有大、小兩種唾液腺salivary glands。
小唾液腺散在於各部口腔粘膜內(如唇腺、頰腺、齶腺、舌腺)。
一、唾液腺示意圖

資料來源:webmd
二、唾液腺各論
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三對(圖:唾液腺(右)),它們是位於口腔周圍的獨立的器官,但其導管開口於口腔粘膜。

1.腮腺parotid gland: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於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後部的表面,腺的後部特別肥厚,深入到下頜後窩內。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緣處發出腮腺管,在距顴弓下方約一橫指處經咬肌表面前行,繞過咬肌前緣轉向深部,穿過頰肌開口於頰部粘膜,開口處形成一個粘膜乳頭,恰和上頜第二磨牙相對。Pure serous、Intercalated duct稍長

資料來源:西澳大利亞大學
2.下頜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略呈卵圓形,位於下頜下三角內,下頜骨體和舌骨舌肌之間。由腺的內面發出下頜下腺管,沿口底粘膜深面前行,開口於舌下肉阜。mixed gland,但serous較多、Striated duct比較發達

資料來源:medicalhistology
3.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最小,細長而略扁。位於口底粘膜深面。其排泄管有大小兩種小管約有5-15條,直接開口於口底粘膜;大管另一條常與下頜下腺管匯合或單獨開口於舌下肉阜。
Serous demilune:半月狀的serous cell被擠到mucous cell底部

資料來源:西澳大利亞大學

Serous demilune
資料來源:quoteko
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濕潤口腔,有利於吞咽和說話。人唾液中含有澱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澱粉。mixed gland;但mucous 較多,約占2/3

耳下腺(又稱腮腺)和頜下腺的大導管在做解剖的時候都可以看的見導管,分別是叫做Stenson’s duct(Parotid duct)和Wharton’s duct(Submandibular duct)

資料來源:肯塔基社區與技術學院系統
二、唾液腺結構
1.分泌細胞
A.漿液性腺泡(serous alveoli):由漿液性腺細胞組成。在HE染色切片中,胞質染色較深。基部胞質嗜鹼性較強,電鏡下可見此處有較多粗面內質網和核糖體。核圓形,位於基部。頂部胞質內有較多嗜伊紅的分泌顆粒(酶原顆粒,zymogen granule)漿液性腺泡分泌物較稀薄,含唾液澱粉酶。

資料來源:umwblogs
B.粘液性腺泡(mucous alveolus):由粘液性腺細胞組成。在HE染色切片中,胞質著色較淺,分泌顆粒不能顯示。細胞核扁圓形,居細胞底部。電鏡下則可見頂部胞質內有粗大的分泌顆粒(粘原顆粒,mucinogen granule)。粘液性腺泡的分泌物較粘稠,主要為粘液(糖蛋白)

資料來源:ahmedkelhy75
C.混合性腺泡(mixed alveolus):由漿液性腺細胞和粘液性腺細胞共同組成。常見的形式是,腺泡主要由粘液性腺細胞組成,幾個漿液性腺細胞位於腺泡的底部或附於腺泡的末端,在切片中呈半月形排列,故稱半月(demilune)。半月的分泌物可經粘液性細胞間的小管釋入腺泡腔內。
2.導管 導管是反覆分支的上皮性管道,是腺的排泄部,末端與腺泡相連。唾液腺導管可分為以下幾段。
A.閏管(intercalated duct):直接與腺泡相連,管徑細,管壁為單層立方或單層扁平上皮。
B.紋狀管(striated duct):或稱分泌管(secretory duct),與閏管相連接,管徑相,管壁為單層高柱狀上皮,核位居細胞頂部,胞質嗜酸性。細胞基部可見垂直縱紋,電鏡下為質膜內褶和縱行排列的粒線體,此種結構使細胞基部表面積增大,便於細胞與組織液間進行水和電解質的轉運。紋狀管上皮細胞能主動吸收分泌物中的Na+,將k+排入管腔,並可重吸收或排出水,故可調節唾液中的電解質含量和唾液量。
C.小葉間導管和總導管:紋狀管匯合形成小葉間導管,行於小葉間結締組織內。小葉間導管較粗,管壁為假復層柱狀上皮。小 葉間導管逐級匯合併增粗,最後形成一條或幾條總導管開口於口腔,導管近口腔開口處漸為復層扁平上皮,與口腔上皮相連續。

資料來源:西澳大利亞大學
3.三種唾液腺的結構特點
A.腮腺 為純漿液性腺,閏管長,紋狀管較短。分泌物含唾液澱粉酶多,粘液少。
B.下頜下腺為混合腺,漿液性腺泡多,粘液性和混合性腺泡少。閏管短,紋狀管發達。分泌物含唾液演粉酶較少,粘液較多。
C舌下腺 為混合腺或偏黏液腺,以粘液和混合性腺泡為主,半月較多,無閏管,紋狀管也較短。分泌物以粘液為主。
資料來源:醫學百科
▼消化道(Digestive tract) 顯示/隱藏(show/hide)

9 意見:

  1. OMG香港醫科生跪謝,英文名詞,中文解釋,正正是我需要的
    thxxxxxxxx

    回覆刪除
  2. 為什麼submandibular是粘液為主呢 他不是漿液性腺泡偏多?

    回覆刪除
  3. 人類的三大唾腺為1. 耳下腺(parotid gland):25%;2. 頜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70%;3. 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5%
    請問耳下腺不是最大嗎?為什麼只有25%?

    回覆刪除
  4. healthyians.life is a website run by experts, intend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bout various health and medical topics. It represents the joint efforts of a group of expert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various subjects regarding health, beauty, and general well-being. Visit healthyians

    回覆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