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構
在脊椎動物,連接子是由連接蛋白(Connexin)組成的同構或異構六聚體。無脊椎動物的間隙連接是由假設中的無脊椎動物連接蛋白(Innexin)構成的。最近發現的泛連接蛋白(Pannexin)家族,與連接蛋白在功能上相似,但在遺傳屬性上有差異。該家族可能涵蓋無脊椎動物連接蛋白。
間隙連接的通道寬度在3 nm到25 nm之間。兩個細胞的相應連接子相互對齊。每個連接蛋白有四個跨膜單位。有時,多個間隙連接聚集成一種稱為「斑」(Plaque)的宏觀結構。
由兩個相同的半通道,即連接子,形成的間隙連接稱為「同型」(homotypic),否則稱為「異型」(heterotypic)。另外,由六個相同的連接蛋白形成的連接子稱為「同構」(homomeric),否則成為異構(heteromeric)。間隙連接的結構細節被認為與起功能密切相關。但是該關係的細節尚不清楚。
編碼間隙連接的基因大致根據序列相似性分為三類:A,B和C(例如,GJA1,GJC1)。應該注意,基因本身並不能編碼間隙連接,而只能編碼連接蛋白。另一種通用的連接蛋白分類方法是基於蛋白的分子量(例如connexin26,connexin43,connexin30.3等)。
二、器官系統中的孔道結合(gap junction)
1.心臟:間隙連接在心肌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電耦合,心肌的所有肌細胞可同步動作。
2.神經系統:神經膠質細胞之間有很多間隙連接。在前庭神經,三叉神經和下橄欖核的神經元也有發現間隙連接。在藍斑(Locus ceruleus)以及小腦,已發現有神經元和膠質細胞之間的較弱的間隙連接。
3.視網膜:視網膜的同種和異種神經元中有廣泛的間隙連接。
4.耳蝸:目前已知耳蝸的柯蒂氏器的支持細胞,血管層內的細胞,以及結締組織的纖維細胞間有廣泛的間隙連接存在。其功能被認為與耳蝸內的鉀離子轉運有關,對耳蝸的聽覺轉導至關重要。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細胞間連結(intercellular junction)
顯示/隱藏(show/h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