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其他人在場時對行為的影響。
2.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ation):觀眾效果或同伴效果
3.社會懈怠(social loafing):例如三個和尚沒水喝
4.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每個人均分的責任降低。
5.去個人化(deindividuation):群眾人數愈多,個人隱密性就愈高,而敢作出平常不敢做的事情。
6.匿名(anonymity):承去個人化(deindividuation),產生群體暴動。
7.旁觀者效果(bystander effect):Kitty’s的例子,所有人都看到歹徒搶錢並威嚇他,但卻沒人報警。
8.團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風險均攤和突顯自己的考量,所以所有人都朝一致意見,可能使政策走向極端。
9.團體思維(group thinking):高度凝聚力,腦力激盪或邀請外部專家。
▼心理學(Psychology)
顯示/隱藏(show/hide)
標籤:
心理學(Psychology),
神經(nerv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