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死(infarction)

器官或組織的血液供應減少或停止稱為缺血(ischemia),凡動脈腔狹窄或閉塞而沒有充分的側支循環或側支循環不能及時建立時,局部組織即發生缺血。由於缺氧、營養物質輸入不足或停頓和代謝中間產物聚積,組織即可出現病理改變,其程度決定於缺血的程度和受累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一般而言,缺血程度較輕和持久時,實質細胞發生萎縮和變性,嚴重而迅速發生的缺血則引起組織壞死。缺血與壞死有密切的因果關係,壞死的原因很多,其中由於血管阻塞引起的組織壞死灶稱為梗死(infarct)。
一、梗死的分類
梗死是局限性組織壞死,梗死的形狀決定於該器官的血管分佈。多數器官的血管呈錐形分支,如脾、腎、肺等,故其梗死也呈錐形(wedge),切面呈扇面形,其尖端位於血管阻塞處,底部則為該器官的表面。腦部、心冠狀動脈分支不規則,故心肌梗死形狀亦不規則或呈地圖狀。梗死灶的質地決定於其壞死的類型。梗死灶為凝固性壞死者(腎、脾、心肌),新鮮時由於組織崩解,局部膠體滲透壓升高而吸收水分,使局部腫脹,略向表面隆起,切面可略凸出。陳舊性梗死則較乾燥,質硬,表面下陷。腦梗死為液化性壞死,新鮮時質地軟、疏鬆,日久液化成囊。

梗死灶的顏色取決於病灶內的含血量,含血量少者,顏色灰白,稱為貧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含血量多者,顏色暗紅,稱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 )。
資料來源:醫學百科

資料來源:pathguy
▼血液(blood) 顯示/隱藏(show/h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