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capillary)

毛細血管是極細微的血管,管徑平均為6~9μm,連於動、靜脈之間,互相連接成網狀。毛細血管數量很大,除軟骨、角膜、毛髮上皮和牙釉質外,遍布全身。毛細血管壁薄,管徑較小,血流很慢,通透性大。其功能是利於血液與組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荷蘭顯微鏡學家A.van列文.虎克自製了許多性能優良的顯微鏡,最高的放大倍數達270倍。他通過大量細微的觀察,解釋並完善了M.馬爾皮基提出的關於毛細血管系統的知識,證明動脈與靜脈分別和毛細血管直接相連。
毛細血管的分類
光鏡下觀察,各種組織和器官中的毛細血管結構相似,但在電鏡下,根據內皮細胞等的結構特點,可以將毛細血管分為三型。  
1.連續毛細血管
連續毛細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的特點為內皮細胞相互連續,細胞間有緊密連接等連接結構,基膜完整,細胞質中有許多吞飲小泡。連續毛細血管分布於結締組織、肌組織、肺和中樞神經系統等處。肺和中樞神經系統內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甚薄,含吞飲小泡較少。 外圍通常有外被細胞(pericyte)包圍 
2.有孔毛細血管
有孔毛細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的特點是,內皮細胞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許多貫穿細胞的孔,孔的直徑一般為60~80nm。許多器官的毛細血管的孔有隔膜封閉,隔膜厚4~6nm,較一般的細胞膜薄。內皮細胞基底面有連續的基板。此型血管主要存在於胃腸粘膜(lamina propria)、某些內分泌腺(Endocrine gland)和腎血管球(Kidney’s glomerulus)等處。腎血管球的內皮細胞的孔沒有隔膜。  
3.血竇(sinusoid)
或稱竇狀毛細血管(sinusoid capillary),管腔較大,形狀不規則,主要分布於肝、脾、骨髓和一些內分泌腺中。血竇內皮細胞之間常有較大的間隙(可達30~40 micrometer),故又稱不連續毛細血管(discontinuous capillary)。不同器官內的血竇結構常有較大差別,某些內分泌腺的血竇,內皮細胞有孔,有連續的基板;有些器官如肝的血竇,內皮細胞有孔,細胞間隙較寬,基板不連續或不存在。脾血竇又不同於一般血竇,其內皮細胞呈桿狀,細胞間的間隙也較大。
資料來源:醫學百科


資料來源:特拉華大學

資料來源:blogfa
▼血管(blood vessel) 顯示/隱藏(show/h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