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黃囊(yolk sac)

雖然人類的卵為寡卵黃卵,但也形成卵黃囊。
下胚芽形成後,其細胞沿囊胚腔壁擴展,形成扁平細胞的外胚腔膜(exocoelomic membrane or Heuser’s membrane)即為初級卵黃囊(primary yolk sac)。當內胚層(立方狀細胞)形成後再向腹側延伸而取代了原有卵黃囊,在胚盤下形成二級卵黃囊(secondary yolk sac)。初級卵黃囊後來因為羊膜腔擴大而將其推擠到胎盤,兩者之間有卵黃柄(yolk stalk,在臍帶內)相連。
資料來源:國立中興大學

資料來源:scienceblogs
一、功能
位於胚體腹方包圍在卵黃外的具有豐富血管的膜囊。與胚體中腸相通的緊縮部分稱卵黃囊柄。囊壁是由內層的胚外內胚層和外層的胚外中胚層組成。爬行類和鳥類的卵富含卵黃,卵黃囊很大,有貯存、分解、吸收和輸送營養物質的功能。卵黃囊隨胚體的增長及卵黃的消耗而逐漸萎縮,最終被吸收到體內,融合形成小腸的一部分。低等哺乳動物的卵富含卵黃,其卵黃囊相當發達;胎生哺乳動物的卵為少黃卵,其卵黃囊小且不含卵黃。人胚胎於第5周末,其卵黃囊與原腸斷離,逐漸退化,至第7周,成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小囊,殘存於胎盤表面。人胚卵黃囊的發生也是重演系統發生的現象之一。人卵黃囊上的胚外中胚層在第3周便形成的許多血島,它是胚胎最早形成血管和血細胞的部位,為早期胚胎(10周前)的造血場所,卵黃囊動、靜脈將參與腸系膜動脈及肝門靜脈的形成。由於原始生殖細胞最早也出現於卵黃囊壁,因而卵黃囊又是生殖細胞的最初發源地,原始生殖細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在第三周時就出現在卵黃囊壁上,隨後才遷移至發育中的性腺或生殖腺,成為生殖細胞(germ cells)、精原細胞(spermatogonia)或是卵原細胞(oogonia)。卵黃囊也可出現於其他脊椎動物及軟體動物頭足類。
資料來源:A+醫學百科
二、卵黃囊的命運(fate of yolk sac)
A. 當懷孕繼續進行時,卵黃囊開始略為萎縮,最後變得非常小。
B. 卵黃囊在整個懷孕期間都將繼續留存著,並可於胎盤的胎兒面上接近臍帶附著處的下面辨認出來,但是這非常少見並且不重要
C. 卵黃囊通常在第六周結束時與中腸圈(midgut loop)分開,成人中約有2%其卵黃柄的腹內部份的近側端依舊保留成迴腸憩室(ileum diverticulum),稱為梅克耳氏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
D. 第10周後,中腸會收回來

資料來源:yoursurgery

資料來源:netterimages
▼發育(Developraent) 顯示/隱藏(show/h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