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小體(lysosome)

A.介紹:溶小體為膜狀胞器的一種,由高基氏體修飾產生。溶小體富含水解酵素,例如:蛋白酶、脂質酶、核酸酶…等50多種水解酵素,為細胞內分解物質的重要胞器。這些水解酵素要在pH 5的環境下才起反應
B.溶小體內含豐富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可做為染色後的溶小體的標記物(maker)
C.溶小體依功能可分為:
a.初級溶小體(primary lysosome):剛離開高基氏體的溶小體,尚未與任何核內體(endosome)融合(由TEM可看到內部物質均勻的溶小體)
b.次級溶小體(secondary lysosome):與核內體(endosome)融合並起作用,內含不同酵素(由TEM可看到內有異物的溶小體)
溶小體的電顯圖

資料來源: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
初級溶小體(primary lysosome)未和任何吞入物結合,顏色較均勻。次級溶小體(secondary lysosome)以後,看起來不均勻甚至混亂
一、胞飲作用與分泌作用
溶小體可分解細胞,藉由吞飲作用(endocytosis)吞進物質吞噬體被溶小體分解的殘餘物,稱為殘體(residual body)。殘體可經由分泌作用(exocytosis排出體外或堆積在體內。許多殘體堆積形成lipofuscin pigment(脂褐質色素),無染色時為黃棕色
資料來源:WW諾頓公司
二、溶酶體消化物質的路徑
吞飲作用可分為下列兩種:
Ÿ*胞飲作用(pinocytosis):吞進來的內吞小泡(pinocytotic vesicles)內含物為液體性物質
Ÿ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吞進來的為細菌或較大顆粒狀物體,吞進來的小泡稱為吞噬體(phagosomes)。吞噬作用又可分為:
a.自體吞噬(autophagy):老化胞器被平滑型內質網(sER)包圍,形成autophagosome(自吞噬體)
b.異體吞噬(heterophagy):從細胞外吞進體內,並形成異吞噬體(heterophagosome
Ÿ  溶小體也可產生細胞自溶(autolysis),將死亡或有害細胞消滅,蝌蚪尾巴消失、死後自溶都與溶小體有關
GERL示意圖


資料來源:sciencedirect
溶小體上的膜蛋白由rER和高基氏體製造,製造後的膜蛋白可依基本分泌途徑(constitutive secretory pathway)和高基氏體衍生之被膜小泡分泌途徑(Golgi-derived coated vesicle secretory pathway)運送到溶小體膜上。兩途徑先形成早期內吞小體(early endosome),早期吞噬小體再和高基氏體衍生之被膜小泡分泌途徑形成晚期內吞小體(late endosome),最後晚期內吞小體再與溶小體膜溶合
【補充】核內體(endosome):核內體分為兩類
a.可視為細胞中的膜狀胞器→與高基氏體跟其他胞器間的溝通有關
b.經由胞吞作用進入細胞內的小泡→含吞噬體(phagosomes)及內吞小泡(pinocytotic vesicles)
▼細胞(Cell) 顯示/隱藏(show/hide)

3 意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