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aris lumbricoides(蛔蟲)

 
Nematoda(線蟲)
學名
Ascaris
lumbricoides
中文名
蛔蟲
體型(成蟲)
F:250~350*4~6mm
M:150~250*2~4mm
前尖後鈍,雄蟲尾
部往腹部彎曲


資料來源:sportapokers

資料來源: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上圖中,箭頭所指為生殖帶(genital girdle),生殖次數越多,生殖帶越明顯
-
微絲蟲尾核
-
微絲蟲頭部間隙
-
sucking groove/sucker
-
oral sucker
ventral sucker
genital sucker
 
生殖開口位置
-
睪丸數量
型態
-
Vitellaria位置
-
ovary位置

資料來源:atlas
輸卵管橫切面中間有一個洞(旁邊的許多管子)
uterus位置
型態
-
成熟節片
-
受孕節片
-
雌性生殖系統套數
2
交配刺
2
肌肉層
polymyarian
 體壁有三層呈透明狀:
 角皮層(external cuticle)→皮下層(hypodermis)→肌肉層(somatic muscle cells)

 其肌肉層屬於多肌群(polymyarian)

資料來源:atlas
口囊
三片唇,有牙齒

資料來源:sportapokers
/胎生
卵生
形狀大小
短橢圓
40-50×60-70μm
未受精為長橢圓
40-50*80-90μm
卵殼
厚,兩層
A. 受精卵
a. 有兩層卵殼,內容物為卵細胞,外面有一層規則的蛋白膜
b. 整個形狀為短橢圓(偏圓形,i.e.長寬比<2)
c. 卵殼和卵細胞之間有半月形空隙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B. 未受精卵
a. 有兩層卵殼,內容物是一些顆粒,沒有卵細胞
b. 外面有一層不規則的蛋白膜
c. 整個形狀為長橢圓(偏長方形,i.e.長寬比>2)
C. 第二期的胎蟲卵才具有感染性(infective)
D. 事實上卵殼都是很多層的,只是看的到的只有兩層,所以都說有兩層卵殼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顏色
黃褐
內容物
受精:卵細胞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未受精:顆粒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囊幼/擬囊幼
 
人類角色(宿主)/完整宿主圈
人:FH
IMH


資料來源:美國CDC

卵-->25℃、土壤;有感染性胎蟲卵-->禍從口入-->在小腸孵化-->移行到肺-->在肺部脫皮 兩次
-->從肺泡穿出氣管trachea、咽喉pharynx-->小腸(成蟲)

A. 在溫暖(25℃)潮濕的土壤中發育成embryonated egg。要經過第一次蛻皮成第二期蟲卵,此時才有感染性,約需要兩個禮拜
B. 感染性蟲卵經由口腔進入人體後,人體消化液的酵素和蟲體分泌液的酵素會軟化並釋出蟲卵
C. 幼蟲便在小腸內孵出
D. 孵化的幼蟲經由門脈循環跑到肺
E. 幼蟲會鑽入腸黏膜和黏膜下層,進入靜脈或淋巴管,順血流經肝、右心,再經肺動脈到達肺部,穿過微血管進入肺泡(alveoli),在經過第二、三次蛻皮後,幼蟲從200μ長到2000μ
F. 幼蟲穿過支氣管、氣管,然後又回到消化系統中
G. 穿出肺泡,沿著支氣管、氣管(trachea)上行到咽喉部(pharynx)被吞嚥回胃到小腸(肺泡直徑約10μm 而蟲體直徑為20μm,故一定是鑽出肺泡的)
H. 小腸內幼蟲經第四次蛻皮後逐漸發育成成蟲
I. 受精卵隨糞便排出體外
 從吃到蟲卵至糞便中發現蟲卵需75 天左右,蟲的壽命約1.5 年
成蟲寄生位置
小腸腸腔
感染源
embryonated egg
感染方式
口食
移行
(2nd幼蟲破卵)小腸氣管/咽喉小腸
幼蟲疾病
Ÿ 肺部病變
Ÿ
過敏
Ÿ
蛔蟲性肺炎
成蟲疾病
Ÿ G-I syndrome
Ÿ ectopic→
腸道、膽管阻塞
診斷
Ÿ stool:蟲卵或幼蟲
Ÿ sputum
:幼蟲
Ÿ
肛門、口腔:成蟲
流行病學
 
治療
Mebendazole
經土壤
Rhabditiform larva
-
Filariform larva
-
microfilaria
-
絛蟲Larva系列
-
備註
autoinfection


雌蟲
雄蟲
較長;2535cm × 46mm
長度 × 直徑
較短;1525cm × 24mm
2
生殖系統數目
1
陰門vulva (生殖孔genital pore
陰道vagina
子宮uterus
受精囊seminal receptacle
輸卵管oviduct
卵巢ovary
生殖系統順序(由外至內)
交配刺spicule
射精管ejaculatory duct
儲精囊seminal vesicle
輸精管vas deferens
睪丸testis
  生殖開口(genital pore)位於前起三分之一處,此處會有凹環向內凹
 一隻雌蟲的兩條子宮裡有2000多萬個蟲卵,每一天從生殖開口可以排出20萬個卵

其他特徵
  尾端會向腹面彎曲
 尾部有2根交配刺(spicules

受精卵&未受精卵的比較

受精卵
未受精卵
形狀
短橢圓
長橢圓
大小
4050 × 6070μ
4050 × 8090μ
蛋白膜
規則
不規則
卵殼
內容物
卵細胞
顆粒


Pathology and symptomatology(病理學和症狀學)
Larvae(幼蟲)
Adult worm(成蟲)
A. 所到器官會造成機械性傷害(mechanical damage),例:發炎、小出血
B. Pulmonary lesions(肺臟病變)
a. 過敏反應:呼吸困難(dyspnea)、帶痰的咳嗽(productive cough)、哮喘(wheezing)、燒聲(coarse rales)、發燒
b. 蛔蟲肺炎(Ascaris pneumonia):蛔蟲將腸道細菌帶至肺臟,產生呼吸困難、乾咳、發燒、頭痛
C. X-ray掃描可發現瀰漫性霧狀陰影,來自於幼蟲在肺臟生長的過程中會蛻皮(兩次),其生長的肺臟組織會產生發炎反應、異常增生與浸潤現象
D. 檢查痰會發現幼蟲
A. 機械性傷害(1020隻) 成蟲在腸道寄生造成G-I syndrome(噁心、嘔吐、肚子痛)
B. Obstruction(阻塞;上百隻) 常在腸道(Intestine)造成阻塞,進入肝臟同時也連帶造成膽管(bile duct)阻塞
C. Ectopic(異位寄生)
造成原因:(1) 嚴重感染 (2) 刺激導致成蟲由原感染器官移至其他器官


Ascaris lumbricoides蛔蟲
感染階段
胎蟲卵embryonated eggs
感染方式
經口腔進入人體內
感染媒介
溫暖潮濕的土壤
寄生部位
小腸small intestine腸腔內
幼蟲移行現象
小腸(孵化)→肝→肺→氣管/咽喉→小腸
中間宿主
診斷
Stool(糞便)中發現蟲卵或成蟲
Sputum(痰)中發現幼蟲
肛門或口腔發現成蟲
治療
MebendazoleMBZ),一種廣效驅蟲藥
流行病學
適合生長環境為溫暖潮濕,全世界皆有但主要在學齡前兒童,約59
防治
Mass chemotherapy(大量化學性治療)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提升環境衛生)
personal hygiene(提升個人衛生)
▼寄生蟲(parasite) 顯示/隱藏(show/hide)

0 意見:

張貼留言

 
TOP